冬日的白洋淀,一望无际的冰面上,等待收割的芦苇映得满淀金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白洋淀淀区整体水质为Ⅲ类,同比好转一个水质类别,主要指标化学需氧量为18.8毫克/升、高锰酸盐指数为5.2毫克/升、总磷0.039毫克/升,同比分别下降16.8%、16.1%和30.4%,湖心区和非湖心区水质为Ⅲ类。
这也意味着,白洋淀水质全面提升至Ⅲ类,是1988年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白洋淀首次实现全域Ⅲ类水,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治污,全流域系统治理
1月5日,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局监测中心化验室负责人张冬生和同事来到安新县白洋淀旅游码头凿冰取水样化验。几个小时后,结果出炉:化学需氧量13毫克/升,高锰酸盐指数3.3毫克/升,氨氮0.07毫克/升,总磷0.01毫克/升,“这是白洋淀旅游码头水质主要指标监测情况,目前已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内外共治、标本兼治、治补并举”,推动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让白洋淀治理走上“快车道”。
坚持“铁腕”治污,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全省各相关部门,奋力推进工业、城镇、农业农村、旅游污染四源同治,以最严格标准实施入淀河流管控,以最审慎手段推进内源污染治理,以最科学方式开展水生态修复保护,为白洋淀水质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全流域治理,河北省统筹推进白洋淀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内外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水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前所未有——
2018年-2021年,白洋淀流域共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重点项目239个。特别是2021年聚焦水质实现Ⅲ类目标,实施九大类66项水质提升保障工程,将目标责任落实到“一淀九河”,治理措施细化到“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
坚持高标准治理,在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上,2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再次提标,主要污染物按照Ⅲ类强化管控,远高于国家工作要求和现行污染物排放最高标准。
坚持综合施策,截至2021年,白洋淀流域938公里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全部完成,“散乱污”企业全部取缔、动态清零,非法排污口全部取缔封堵。雄安新区水产养殖和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出,576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103个淀中村、淀边村污水垃圾厕所一体化综合治理,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一系列治理措施的落实,推动白洋淀水质实现了大幅改善。2021年白洋淀淀区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由轻度污染变为良好,主要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
修复,人水和谐生态美
“在加快治污减排同时,我们还重点实施了芦苇平衡收割、水草打捞、生态清淤、退耕还湿等生态修复工程,对推进白洋淀治理修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赵宪伟介绍说。
全面开展生态修复,河北省对白洋淀流域河道开展全面综合治理,淀区全域实施退耕还淀还湿,探索开展淀区芦苇平衡收割,水生态修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以水质提生境、以生境保物种,白洋淀独特的“荷塘苇海、鸟类天堂”盛景风采再现。
大力实施入淀河流河道疏浚,河北完成府河、孝义河、瀑河等白洋淀上游280公里补水河道综合整治,狠抓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整治。截至2021年年底,共清理乱占3.8万平方米、垃圾47.9万立方米、违建56.2万平方米,实现补水通道畅通、洁净。
积极推进入河入淀口湿地生态保护建设,河北省大力开展退耕还湿还淀,恢复淀区生态系统完整性,为鸟类、鱼类、底栖动物等生物提供良好栖息地。截至2021年,新区稻田、藕田退耕还淀15.05万亩、旱田退耕还淀11.9万亩,白洋淀流域共建设人工湿地6个。
保障,“五个新”监管模式
河北坚持创新白洋淀流域水管理制度,打造“五个新”的“白洋淀模式”,积累了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河北经验”,为白洋淀水质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法规”推动依法治理。2021年,《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公布施行,将规划管控、污染治理、防洪排涝等成功治理经验上升为地方法规,明确统筹山水林田淀草城系统治理,补水、治污、防洪一体化建设,为实现白洋淀生态环境高水平、高标准治理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新技术”完善监测网络。2020年,河北成立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现全流域统一监测、统一考核、统一监管。2021年,在白洋淀及上游流域61个考核监测断面,建成42座水质监测自动站,实现地表水监测覆盖淀区和全部入淀河流及主要支流。构筑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开发白洋淀水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率先采用在线水质分析仪器+污染溯源仪+高清视频监控+VR全景展示等综合技术,保障监管全方位无死角。
“新办法”构筑考核体系。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白洋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考核评价与追责问责工作机制》,建立日分析、旬预警、月通报、季考评、年总评工作机制,将市县和部门全纳入,对断面、排污口和重点涉水企业等要素做到全覆盖,着力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
“新改革”强化监察执法。以督察问效精准传导压力,推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督促落实治污责任。用好执法“利剑”,开展异地执法、交叉执法、巡回执法专项行动,督促整改涉水问题501个、风险隐患534个,立案处罚37件。
“新科技”助力精细管理。成立白洋淀水生态修复保护专家组,充分发挥科学智囊专业咨询作用。探索开展白洋淀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制定白洋淀流域高分辨率污染源排放清单,开展水生态监测及生物多样性评估,丰富白洋淀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有效支撑精准、科学治理。
今天,水质全域还清的白洋淀,正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着良好生态环境支撑。
-
河北承德兴隆县非法采矿问题突出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2022年3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河北省发现,承德市兴隆县非法采矿屡禁不止,肆意侵占自然保护区及林地,生态破坏问题突出。一、基本情况承德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重要生态涵养区。兴隆 ...»详细2022年04月28日 -
河北邯郸钢铁行业去产能存在乱象 产业结构调整落实不力
2022年4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河北省发现,邯郸市落实钢铁去产能工作不力,存在违规建设钢铁项目、虚假置换钢铁产能等乱象,产业结构调整落实不力,相关部门监管形同虚设。一、基本情况国家有关文 ...»详细2022年04月28日 -
加快推动能源转型 河北风电光伏氢能产业发展全国领先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通讯员魏博)从河北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全省能源系统紧紧抓住北京冬奥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882亿千瓦时,圆满完 ...»详细2022年04月28日 -
石家庄市将开展垃圾分类运输样板小区创建工作
近日,石家庄市城管部门将在全市开展垃圾分类运输样板小区创建工作,集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混投混运专项整治工作,建立“不分类不进站、不分类不出小区”的双向监督机制,杜绝混装混运,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效 ...»详细2022年04月28日 -
秦皇岛港“海上垃圾自动收集装置”喜获国家专利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董丽欣、徐道树)近日,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海上垃圾自动收集装置”专利(专利号ZL2021216458602)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据了解,秦皇岛港受潮汐和风向 ...»详细2022年04月26日 -
历史最好水平!一季度河北各市全部退出全国空气质量“后十”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贾楠)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以来,河北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全省空气 ...»详细2022年04月26日 -
河北:用行动来珍爱地球
4月21日,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柳林镇中心小学学生在鹊山湖畔捡拾垃圾。新华社发(刘继东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近年来,越来越多人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珍爱地球。<pstyle ...»详细2022年04月22日 -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河北省转办第二十九批群众信访举报件
河北新闻网4月21日讯(河北日报记者贾楠)今天,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河北省转办第二十九批群众信访举报88件,其中重点关注案件6件。本批转办的信访件,涉及石家庄市29件、唐山市10件、秦皇岛市9 ...»详细2022年04月22日 -
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甘当“店小二” 做好“贴心人”
甘当“店小二”做好“贴心人”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全力帮扶重点项目绿色发展人民网石家庄4月21日电近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经济开发区的河北科丰水性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军喜上眉梢,因为他收到了石家庄市 ...»详细2022年04月22日 -
王东峰在邯郸市现场督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王东峰在邯郸市现场督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并调研检查时强调认真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河北新闻网4月20日讯(河北日报记者四建磊)今天,省委书 ...»详细2022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