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应对重污染天气被提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首要位置。
如何算好“蓝天账”?巩固成果、稳中求进是今年“冬防”的工作基调,各项措施中没有了普遍停产限产等表述,体现差异化的原则,措施直击问题。
11月3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这意味着“冬防”正式启动。
所谓“冬防”,即针对重点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的情况,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冬防”自2017年开始已实施三季,成效卓著。2019—2020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较2016—2017年同期下降33%,重污染天数下降52%。
分阶段设目标,既给地方压力,也考虑可达性
和往年不同,2020—2021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两个区域的攻坚行动方案合二为一,而且方案本身较往年有了较大变化。
整个秋冬季PM2.5要削减多少、重污染天数要下降多少天,关系到百姓身心健康,因此,每年“冬防”,最受关注的是目标。与往年不同,这个秋冬季的目标分成了两个阶段。方案中的表述是:“充分考虑2020年一季度空气质量的疫情影响,对标2019年一季度和四季度污染水平,分类确定各城市的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控制目标,按照污染程度分为6档,PM2.5每档相差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每档相差2天,对‘十三五’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城市进一步提高要求。”
具体而言,2020年10—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汾渭平原上述两方面的目标分别是62微克/立方米以内和5天以内。
2021年1—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均控制在86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2天以内;汾渭平原上述两方面的目标分别是90微克/立方米以内和13天以内。
为什么要分阶段设置目标?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告诉记者,今年秋冬季跨越两个五年规划,设置分阶段目标,首先是要确保“十三五”大气环境目标圆满完成,其次是希望明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个良好的开局。
目标设置是个技术活,既要给地方压力,也要考虑可达性。对照2019年数据,京津两地完成目标任务不是很难。但对其他地区,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石家庄2019年一季度PM2.5平均浓度为110微克/立方米,临汾同期数据为108微克/立方米,要想完成目标任务,还得加把劲。
“巩固成果、稳中求进是我们‘冬防’的基调,虽然目前情况不错,我们还是要防止秋冬季空气质量恶化反弹,要做好即便遭遇极端天气条件,也要保证圆满完成任务的准备。”吴险峰说。
重污染防治、清洁取暖排在防控措施前两位
“冬防”方案精髓在于各项措施的部署。以往的“冬防”方案,工作部署基本围绕产业、能源、交通及用地四大结构调整,兼顾基础能力建设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可以说是四平八稳。而今年,应对重污染天气被提到首要位置。
“把应对重污染天气放在首位有两个考虑,首先是百姓的关注度高。随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百姓对污染天气的容忍程度在下降,必须把污染天数减下来,把峰值降下来。做好重污染应对工作,不仅是回应百姓关切,也是抓住了‘冬防’的牛鼻子。”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固定源处副处长蔡俊告诉记者,以2018年为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全年天数的4.9%,但对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度却达到了16.1%,一两次污染过程应对不力,就有可能抵消全年工作成绩。
蔡俊说,今年的“冬防”方案,措施按重要程度排序。排在第二的“推进清洁取暖散煤替代工程”很有代表性。过去几年,大力推进清洁取暖对区域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率在1/3以上,今年这项工作将持续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两个重点区域的平原地区有望实现散煤清零。
各项措施中,不仅没有了普遍停产限产、错峰生产等表述,而且处处体现着差异化的原则。比如,方案明确,按照《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被评为绩效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评为B级及以下和非引领性的企业,应严格落实《技术指南》中不同预警级别各绩效等级对应的减排措施要求。
与差异化并行的是精准,措施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直击问题。比如,强化秸秆禁烧管控,要求“重点紧盯极易焚烧秸秆的收工时、上半夜、下雨前和播种前4个时段”;推进清洁取暖替代,要求加强烤烟叶等领域的工作;在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干脆点了首钢、河钢、太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名,要求其发挥表率作用。
着眼大气污染防治全局开展“冬防”,强调各地不要层层加码
“冬防”方案下达后,各地都会出台本地相应的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今年的“冬防”方案,没有刺眼的强硬措施,可以说,措施与“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一脉相承,只是更加针对季节特点。
“治污措施延续日常工作的一贯思路,更关注民生,更强调支持和帮扶。” 吴险峰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继续支持清洁取暖试点地区农村“煤改气”“煤改电”运营补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居民“煤改气”2020—2021年采暖期天然气门站价格不上浮。同时,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募集资金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等。
方案也明确,各地要围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主要任务,整合执法、监测、行业专家等力量组建专门队伍,做好监督帮扶工作,寓监督于帮扶之中。
为提前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冬病夏治”的说法早已有之,而此次,“夏病冬治”一词首次出现在“冬防”方案中。“冬防”方案要求落实《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各项任务措施,完成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对此,吴险峰表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建设有周期,“冬防”文件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希望在做好秋冬季重点工作的同时,着眼防治全局,按部就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9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2%,一些城市已经较大幅度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也有一些城市还有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冬防”方案落实到位?
“我们再三强调要警示三种心态:一是认为自己已经超出目标很多,做不做都能完成,工作懈怠,放松要求;二是认为反正打死也完不成,破罐子破摔,消极应对;三是寄希望以简单粗暴的措施完成任务。”吴险峰表示,各地要把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分析“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树立底线思维,对完成目标任务中存在风险的环节,要制定针对性措施。
过去几个“冬防”周期,都有个别城市没有完成任务,在次年春季的盘点中,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各地都对有关责任人实施了量化问责。吴险峰透露,这个秋冬季也会强化考核督察,督促各地做好“冬防”,为每一个蓝天付出努力。
-
31个省份发展目标揭晓,对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随着黑龙江省两会闭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会均已结束,2021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GDP增长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也已揭晓。湖北、海南两省设立的10%的GDP增速目标最高,而其他大部分 ...»详细2021年02月22日 -
视频丨中央文明办部署推动各地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各地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长期坚持下去,引导人们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弘扬崇尚节约理念、树立绿 ...»详细2021年02月05日 -
国家发改委:将从六大方面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国家发改委日前举行1月份新闻发布会,介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袁达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关保障措施”的问题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 ...»详细2021年02月03日 -
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以案促建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经验借鉴和警示教育作用,着力提升基层环境应急能力,生态环境部2021年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开展“以案促建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当前,我国环境应急管 ...»详细2021年02月03日 -
中央环保督察组:国家林草局一些林草领域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高敬)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1日上午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反馈督察报告。督察认为,国家林草局开展国土绿化等生态保护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政策制度推动生态保护不够有力,一些重点领 ...»详细2021年02月01日 -
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蓝天
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蓝天——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用执法检查等法治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以来,连续三年运用执法检查等法治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月29日 ...»详细2021年02月01日 -
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生态环保法律体系
1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就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等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相关情况答记者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表示,十三 ...»详细2021年02月01日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排污许可管理条例》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排污许可管理工作。为了加强排污许可管理,规范企业 ...»详细2021年01月31日 -
加快建立生态保护现代化监管体系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十四五”及2035年关于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等。文件对于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监 ...»详细2021年01月05日 -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谈“十四五”环境保护发力点
“十四五”大幕已经拉开。今后五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力点在哪?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推进?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蓝天白云成为朋友圈晒照片的常客”记者: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 ...»详细2021年0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