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黑龙江省两会闭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会均已结束,2021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GDP增长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也已揭晓。
湖北、海南两省设立的10%的GDP增速目标最高,而其他大部分省份将目标定为6%以上。黑龙江提出巩固提升绿色生态优势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安徽、山西、广东、天津等14个省份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定为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降碳目标。湖北、河南、陕西、河北、山东、江苏、上海等16个省份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数据。
稳中求进的发展目标
稳中求进是记者梳理完31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后的第一感受。
2019年,全国GDP增速为6.1%。2020年经初步核算,按可比价格计算,GDP增长2.3%。2021年,绝大多数省份将GDP增长目标重新定为6%以上,说明各地逐渐摆脱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湖北省提出GDP增长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的目标。湖北省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实际工作中,要拿出“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在“稳”的前提和基础上奋力求“进”,尽最大努力去争取更好结果。
2020年,广东、江苏、山东GDP位居全国前三。2021年,三个省份将GDP增速均设为6%以上。三个省份中,广东提出完成国家下达的能耗强度控制目标任务的目标,其他两省都提出了具体的节能减排目标:江苏的目标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山东的目标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左右。
对此,山东省省长李干杰的解释很明确:之所以确定6%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有利于妥善应对疫情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留有余地,稳扎稳打;二是有利于引导各地把提高质量效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三是有利于让发展潜力逐步释放,既能为“十四五”开局打好基础,也能为今后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四是有利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沉下心来抓落实,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有水分的增长。
总体看来,大部分省份对GDP增长目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设置相对稳健。但稳健不是保守,稳是根本、是大局,是稳中求进。就像辽宁省省长刘宁所说:“上述指标,既考虑开局之年的良好预期,又与‘十四五’目标相衔接;既考虑到现实基础,又估计到面临的不确定性,坚持实事求是,体现积极进取,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做得更好。”
山西省设定的GDP增长8%的目标居全国前十。山西省省长林武也强调:“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并且提出, “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
相同增速中的不同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探索,各省份对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有了更为明确的思考和更为清醒的认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各省份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在相同的目标中,又有极具特点的“个性”。
青海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生态环境保护内容最多。在青海省2021年八项重点工作中,第一项就是“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而且几乎每一项工作都围绕着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等展开。
青海省省长信长星表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放在首位,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态,就是青海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
与湖北省GDP增长目标并列第一的海南省,则提出了“细颗粒物浓度较上年控制目标下降1微克/立方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降碳控制目标”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同样是提出“完成国家下达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指标和目标”,有的省份则因地制宜,根据省情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
浙江省在今年重点工作中提出了“确保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低于每立方米29微克”“ 确保受污染耕地、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2%”等具体目标。云南省则提出了“全力打造‘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生态品牌”的目标。而为了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目标,新疆提出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严格执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
积极探索发展新路
在2021年的各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省份提出,要积极探索一些新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十四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上海市第一次提出了“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的目标。
福建省提出了建设全省统一的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全面推行林长制等要求。
陕西省将支持商洛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天津市注重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国家级标杆区。
河北省明确提出了推进碳汇交易、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2%的目标。
广东省开始研究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并且构建以臭氧防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体系,探索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交易机制,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江西省提出深化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广“两山银行”“湿地银行”等建设经验,推进环境权益交易市场。
广西提出建好面对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加快中国—东盟金融城、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
-
31个省份发展目标揭晓,对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随着黑龙江省两会闭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会均已结束,2021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GDP增长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也已揭晓。湖北、海南两省设立的10%的GDP增速目标最高,而其他大部分 ...»详细2021年02月22日 -
视频丨中央文明办部署推动各地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各地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长期坚持下去,引导人们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弘扬崇尚节约理念、树立绿 ...»详细2021年02月05日 -
国家发改委:将从六大方面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国家发改委日前举行1月份新闻发布会,介绍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袁达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关保障措施”的问题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 ...»详细2021年02月03日 -
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以案促建 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经验借鉴和警示教育作用,着力提升基层环境应急能力,生态环境部2021年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开展“以案促建提升环境应急能力”专项活动。当前,我国环境应急管 ...»详细2021年02月03日 -
中央环保督察组:国家林草局一些林草领域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高敬)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1日上午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反馈督察报告。督察认为,国家林草局开展国土绿化等生态保护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政策制度推动生态保护不够有力,一些重点领 ...»详细2021年02月01日 -
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蓝天
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蓝天——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用执法检查等法治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以来,连续三年运用执法检查等法治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月29日 ...»详细2021年02月01日 -
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生态环保法律体系
1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就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等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相关情况答记者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表示,十三 ...»详细2021年02月01日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排污许可管理条例》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排污许可管理工作。为了加强排污许可管理,规范企业 ...»详细2021年01月31日 -
加快建立生态保护现代化监管体系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十四五”及2035年关于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等。文件对于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监 ...»详细2021年01月05日 -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谈“十四五”环境保护发力点
“十四五”大幕已经拉开。今后五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力点在哪?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推进?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蓝天白云成为朋友圈晒照片的常客”记者: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 ...»详细2021年0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