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好局、起好步。生态环境系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开展工作,对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意义重大。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请他们谈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路以及重点工作安排。
“十三五”时期,我国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但现阶段的大气环境治理,一方面,秋冬季PM2.5浓度较高导致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另一方面,夏季O3浓度呈缓慢上升趋势,造成全国优良天数比率下降。
在此情况下,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接下来如何发力?本报记者为此专访了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
加快补齐O3污染治理短板
“十四五”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正在酝酿
“十四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大气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从目标指标看,加强PM2.5和O3协同控制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必由之路。”刘炳江在阐述“十四五”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思路时表示,要在继续加强PM2.5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加快补齐O3污染治理短板。
“我们正在编制的‘十四五’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正是以此为着眼点,着力推进大气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刘炳江说。
“协同”二字近年频频被提及,也是“十四五”时期治气重点方向,接下来,如何实现成为关键。
首先,考虑优化调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我国O3污染区和PM2.5污染区既有重叠,也有区分。“需要建立适应不同区域污染、排放来源、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管理体系,推动区域整体空气质量改善。”刘炳江说。
其次,在减排要求、减排手段、减排对象领域以及减排工作力度方面均会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加大VOCs减排力度,实现VOCs排放显著下降。
此外,在“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重点时段的选择上,要加大季节性调控措施力度。在夏秋季开展O3污染防治攻坚,有效遏制O3浓度上升势头,推动PM2.5浓度持续下降。
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
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
“十三五”期间,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率先从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等方面取得突破,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持续增强。
长三角41城、汾渭平原11城也展开深入合作,强化重点时段污染治理,实现精准施策,大气污染治理破除行政区划束缚,从各自为政逐步转换到联防联控、资源共享、责任共担。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行之有效,我们会进一步指导其他跨省交界地区、城市群逐步建立起区域协作机制。”刘炳江告诉记者。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推进,重污染天气发生频次、影响范围、污染程度都有了大幅降低,其中,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2021年开年以来,多次出现的重污染天气仍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大气污染治理仍处于负重爬坡的关键阶段,容不得半点松懈。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只有严格落实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刘炳江强调。
接下来,将研究差异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指导各地开展应急预案修订。“各级地方政府在扛牢治污攻坚政治责任上不能麻痹大意,企业在履行主体责任上也不能心存侥幸。”刘炳江表示。
结合碳达峰行动深化大气污染治理
探索实施“重点专项帮扶+远程监督帮扶”结合的工作模式
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调整在过去的蓝天保卫战中不仅从源头上减少了大气污染物,也加快了经济的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因此,着力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依旧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刘炳江介绍,产业结构方面会继续化解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能源结构领域,将继续稳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同时考虑扩大试点城市范围。钢铁行业作为工业领域最大排放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也将持续推进。
运输结构中,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成为监管重点,并且将加大移动源环境监管力度,大力推广新能源车。
为确保各项减排治理措施不打折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双管齐下是治污攻坚的重要保障。
“继续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要内容,紧盯中央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问题,视情况开展专项督察。”刘炳江说。
从2017年到2020年,从强化督查到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一直在不断改善。今年,监督帮扶工作覆盖区域范围、任务以及工作模式仍会不断优化调整。
刘炳江表示,将探索实施“重点专项帮扶+远程监督帮扶”结合的工作模式,指导相关地方根据不同时段的污染特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监督执法。
-
习近平同法国德国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
4月1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4月1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 ...»详细2021年04月19日 -
集中曝光!这些地方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抓了典型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记者高敬)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16日对8个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目前,督察组正在对山西、辽宁、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云南8个省(区)进行督察。在首次集 ...»详细2021年04月17日 -
四月下半月全国空气质量:以良为主
今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4月下半月(16-30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详细2021年04月16日 -
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14起违法采矿案件 安徽等地多名涉案人获刑
4月14日,自然资源部召开媒体座谈会,公开通报14起长江、黄河沿线地区违法采矿案件。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些案件中,多名涉案人因违法采矿获刑。自然资源部执法局局长崔瑛介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 ...»详细2021年04月15日 -
2021年生态环境舆情培训班举行
4月13日-14日,2021年生态环境舆情培训班在海南博鳌举行,针对生态环境领域舆情形势特点和舆情工作实际情况,开展经验交流、探讨路径方法。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单位)的近80名学员 ...»详细2021年04月15日 -
科技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科技是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乃至最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利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并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面对这些新问题、新形势 ...»详细2021年04月14日 -
进一步提升我国生物安全管理能力水平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生物遗传资源管理、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监管、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等工作。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在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区域开 ...»详细2021年04月14日 -
加快放射性废物处置能力建设 打通处理处置短板环节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之年,在电磁辐射环境监管、放射性废物管理、高风险移动放射源监管等工作领域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今年的工作有哪些重点,将 ...»详细2021年04月13日 -
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联合开展2021年度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
近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度“‘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的通知》,部署开展推选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十 ...»详细2021年04月13日 -
解决突出问题,为土壤生态环境撑起“安全伞”
“十三五”期间,我国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土壤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工作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各项任务指标如期完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任务圆满完成;不断夯实地下水污 ...»详细2021年0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