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遥测、遥感、计算机等科技手段对环境中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以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应急监测;以及开展其他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环境监测活动。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环境监测有一些专业的术语,例如空气质量指数(AQI)。AQI是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AQI的值在0~50表示当日空气质量状况为一级(优),51~100为二级(良),101~150为三级(轻度污染),151~200为四级(中度污染),201~300为五级(重度污染),300以上为六级(严重污染);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描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状况的无量纲指数,综合考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等六种污染物污染程度,主要用于评价全年、半年等一定时期内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值越大表明综合污染程度越重;环境质量连续监测是指在监测点位(断面)采用连续监测仪器对环境空气、环境水体质量进行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的过程。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是用于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状况的无量纲指数,数值范围0~100。EI≥75为优,55≤EI<75为良,35≤EI<55为一般;20≤EI<35为较差;EI<20为差。
2015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56号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简称《方案》)。该《方案》分总体要求;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6部分20条。
《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
说说碳中和的那些事儿
“碳中和”成了热词。从今年9月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到12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我国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 ...»详细2020年12月25日 -
如何让垃圾分类更简单、可执行?一文了解
如何让垃圾分类更简单方便、可执行?能够说分就分想分就分,是很多朋友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些疑惑,来听听专家的解答。▌扔厨余垃圾要不要破袋?很多人有疑问,扔厨余垃圾,能不能把塑料袋一起扔进去,还是要破袋以后 ...»详细2020年08月26日 -
环保科普专栏丨环境监测常识
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遥测、遥感、计算机等科技手段对环境中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以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各有关单位排放污 ...»详细2020年08月17日 -
健康生活 | 近期暴雨一发不可收拾,饮用水会被污染吗?
近期全国降雨量比较大多地出现暴雨像是天空的花洒开了阀门一发不可收拾话说如此粗暴的雨我们的饮用水会被污染吗<imgsrc="/upload/news/image/2020/07/09/202007091 ...»详细2020年07月09日 -
植物源排放、平流层输送、二次转化、四季均可生成 臭氧污染的背后有多复杂?
臭氧在这个夏天,成为继PM2.5之后社会讨论热度最高的名词,收获了“在天成佛,在地成魔”这一形象的双面比喻。平流层臭氧为地球罩上了一层保护伞,人们为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奔走呼吁言犹在耳,而对流层臭氧却成为 ...»详细2020年07月07日 -
垃圾分类是培育公共意识的一个切口
专门立法,意味着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法定义务,具有某种强制性。垃圾分类井井有条,来源于每一个人的遵规守矩。某种意义上,垃圾分类不只是分拣垃圾的事,也是培育公共意识、推动社会治理的一个典型切口。随 ...»详细2020年05月12日 -
三部门印发《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中国环境报记者谢佳沥北京报道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研究制定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 ...»详细2020年05月06日 -
中办国办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 ...»详细2020年05月06日 -
“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揭晓
中国环境报记者杜宣逸4月23日北京报道第一届“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生态环境好书”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揭晓。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出席揭晓仪式,对入选出版机构及作者表示祝贺,同时宣布第二届“公众最喜爱 ...»详细2020年04月24日 -
《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2020年版)发布
中国环境报记者杜宣逸北京报道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我国生态环境基准——《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2020年版)(公告2020年24号),这是继我国首个生态环境基准——《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镉》( ...»详细2020年04月13日